一年10份报纸休刊,停刊、合并、 纸媒行业洗牌加剧

12月初,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《楚天金报》正式休刊。《楚天金报》创刊至今已有16年,创刊之后一度主打感情牌,曾是很多人的回忆。2013年主动改版转型为财经类媒体,但是转型之路并不平坦。2017年末,这份曾经日均最高发行量超过60万份的都市报,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除此之外,据澎湃新闻报道,湖南潇湘晨报社旗下的城市生活周刊《晨报周刊》也决定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休刊,但其刊号保留,内容转为线上。
一年休刊十份报纸
停刊、合并、 纸媒行业洗牌加剧
自2008年以来,纸媒的丧钟就已敲响。近两年,休刊潮更是愈演愈烈,15-17年期间,每年都有8到10家报刊迎来末路。12月31日是当年纸质报纸发行的最后一期,很多大报都不约而同地在12月宣布停刊消息。杭州两大都市类报刊《今日早报》《都市周报》和江西省首份地市级晨报《九江晨报》,三家报纸都在2015年12月登出了休刊公告,宣布将在2016年停止发行纸质版报纸刊物。
即便是一些大报也未能从休刊潮中幸免。2017新年伊始,两家知名报纸《东方早报》《京华时报》正式休刊,人员分流,内容平移,转战互联网。《京华时报》创刊于2001年,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类综合性都市日报。《东方早报》由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于2003年创办,以深度、国际、文化等报道见长,曾拥有很高的口碑与影响力。
截止17年,已有40多家报纸宣布停刊。

剩下的纸媒即便能幸免生存,也将面临合并、缩减的宿命,曾经省会城市中多家纸媒并存的局面已然消失。互联网的冲击固然是一方面原因,报纸种类同质化、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原因也加速了报纸被淘汰的命运。
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武汉一直被业内视为除了北上广成之外,中国报业的第五大战场。武汉纸媒市场发达,但也有严重的同质化问题。到2017年《楚天金报》休刊后,武汉的都市报就仅剩4家,即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《楚天都市报》、长江日报集团旗下的《武汉晚报》《武汉晨报》以及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和知音传媒集团合办的《长江商报》。而《武汉晨报》已与《武汉晚报》合并,《武汉晨报》则转为地铁报免费发行,合并后会有约200人遭遇裁员。
据蓝鲸财经报道,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三家各有特色的报纸《重庆晚报》《重庆晨报》《重庆商报》,它们的经营后勤部门近日将宣布合并,三报的采编业务也将于年底合并,重庆传媒产业或将出现一次大洗牌。三家报纸虽然种类不同,但定位有所重合,都是综合类都市报。停刊的报纸种类中,定位易重合的各种都市报首当其冲,减版、裁员、合并、停刊已是业界常态。
据人民网报道,2008年到2012年,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种类并没有太大变化,2012年,有1918种,历年最少,2008年,有1943种,历年最多。整整4年,只减少了25种报纸。但2013年一年,报纸种类就急剧下降到1821种。《中国记者》杂志值班主编、清华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国权表示,“可以预判的是,这种大规模的休刊或停刊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,直到格局基本稳定。”
发行量下降广告减少,报业营收陷困境
发行量是报纸经营的一个重要指标,但受互联网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影响,人们的阅读习惯由线下向线上迁移, 从发行情况看,全国报纸总印数及销售量等指标均成下降态势。据中国产业信息网《2017年中国纸媒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》,报纸总印数自 2014 年起开始下滑,2015 年全国报纸发行总印数达 430.09 亿份,同比下降 7.29%。
销售量方面,根据世纪华文对全国70个城市的报纸零售终端(包括报刊亭、报摊、便利店、超市、书店等)的监测数据显示,2015年,全国各类报纸的零售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滑了46.5%,其中都市报类下滑幅度最大,2015年零售发行下滑50.8%,居于各报种之首,财经类报纸下降7.3%、生活类报纸下降10.8%。
订阅市场的销售量也是如此,据《中国报业2016发展报告》,2015年报纸订阅下滑趋势加快,都市报订阅率持续走低,相较2014年下降幅度超过40%,连续订阅多年的忠诚读者在2015年流失最为严重。在所有的报种当中,都市报的问题远比其他的报种要严重得多,又由于都市报的经营收入是报业的主体营收,都市报经营状况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整个报业的生存发展。
为在发行困境中求得生存,一些传媒集团开始创新发行手法,以脱离报纸经营困境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发行公司就携手电商物流公司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启动 “我在新疆有一颗枣树” 大型读者征订活动,订阅2017年《重庆晚报》《重庆晨报》《重庆商报》任意一份的读者,就有机会在新疆和田认养一棵以自己名字冠名的枣树。

广告投放方面,报纸以广告为营收主要来源,广告刊登额最能体现报业经营状况。近几年,新媒体崛起,广告媒介转移,汽车、房地产等重要行业投放纸媒广告的意愿降低。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报道,报纸广告市场自 2012 年负增长后开始连续萎缩,2015 年广告经营额经历 35.4%的断崖式下跌,2016 年前三季度继续大幅下降 40.0%。
从分行业广告投放看,各主要行业的报纸广告花费均下降明显。2016 年前三季度,广告投放居首的房地产/建筑工程行业已连续两年广告刊例花费下降 40%以上,其他排名居前的商业及服务性行业、娱乐及休闲业、金融业、邮电通讯业等的广告投放也都大幅下降,且跌幅较 2015 年均明显扩大。

(数据来源:中国产业信息网)
由于报纸的媒介特征,汽车以及房地产一直是纸媒最重要的两个广告投放主体。但近几年,网络媒体兴起,汽车转向线上营销,一边不断减少报纸广告投入,一边在微博微信上开展花式营销活动。而房地产行业的报纸广告投放同比,早在2015年就下滑44.8%,近几年也更倾向于户外广告。电商经济兴起,销售额增长迅速,相对的是大量实体店铺破产,实体商业低迷对报纸的零售广告的销售影响很大,加重了报纸广告的下降幅度。
报纸减版减期 ,深度新闻版面首当其冲
据今传媒报道,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,办厚报、增加版数是报纸凸显实力、获取读者和广告主青睐的重要竞争手段。如今,人们对报纸的需求量逐步下降,报纸经营困难,为了压缩成本,报业出现了厚报向薄报转型的趋势。2011年1月至11月报刊广告版数同比下滑1.88%,被认为是厚报终结的转折点。
同业竞争催生了厚报,与网络新媒体的竞争则催生了薄报,而后者在今后将成为常态。以武汉晨报为例,从去年年初开始,为节省成本,进行版面大压缩。此前经营良好时,周一到周五日均32版,而缩版之后,则日均12版或16版,有时甚至只有8版。相应的,记者的收入也断崖式下滑。
除了减少版面,越来越多报纸也开始减少出版期数。2016年2月16日,《东南快报》在头版宣布刊期由日报改为周五报,即周一到周五出版,周六、周日休刊。自2016年2月20日起,深圳《晶报》试行双休日出合刊,周日内容随周六出版,法定节假日期间主要通过晶网、“晶报”新浪微博、“晶报”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。2016年11月15日,《中国青年报》表示2017年全新改版,周六、周日不再出版纸质报纸,而转移到新闻客户端上。
2014年起,报业营收锐减,很多报纸都支付不起记者深度调查新闻的费用。2014年12月29日,《中国青年报》特别报道部门完成了最后一次出版流程,结束了十年深度报道生涯,2015年5月18日,《京华时报》内部宣布裁撤深度报道部。2015年12月,《华商报》宣布撤销深度调查部和深度评论部。
报纸在缩减版面时,调查报道、深度新闻和评论首当其冲,而这些在过去恰恰是一张报纸最有个性也是最有魅力的版块。为了与网络媒体抢夺受众注意力,报业出现了泛娱乐化现象,深度报道、发展报道让位于民生新闻、娱乐新闻、服务信息。减版减期显现了报纸媒体内容生产量的减少,深度报道减少则体现了报纸内容质的下降。
曾经都是发行神话,一代代人回忆的传统纸媒,在新媒体的冲击下,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,不免令人唏嘘,但以每年10家左右的报纸停刊速度,纸媒离完全消亡还很远。
中国的报纸以前是太多了,信息都是同质化的,没有观点只是事实陈述。一线城市中报纸饱和量很高,现在休刊停刊,不过是走向集约化,而互联网加快了这个进程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频频传出报纸停刊休刊消息,一些小地市只有一份报纸,办报水平很低,却仍然活得有滋有味。
只是现在留着的很多报纸,也没有很好地起到新闻报道的作用,记者大量出走更让大家生发出报纸死了的感叹。其实不是报纸死了,是优秀的、真正的记者和评论人没有了。没有调查记者再去深挖新闻更多的事实和真相,报纸就沦为了各方的传声筒,抛弃了与新媒体竞争的原有优势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